
世界变化快!半年前,15%关税会吓崩市场,如今却是利好
世界变化迅速,半年前市场对15%关税感到担忧,担心其会对市场造成冲击和崩溃,现如今情况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原本令人担忧的关税政策如今被视为利好消息,这一变化反映了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同时也突显了市场适应能力和灵活性的重要性,如今的市场已经学会了如何在变化中寻找机遇,并从中获取利益,这一转变展示了市场参与者的智慧和韧性。
全球贸易的博弈逻辑正在被重塑。曾几何时,对主要贸易伙伴征收15%的关税足以引发市场的深度忧虑,但如今,这一度被视为极端情况的税率,反而成了投资者和企业界眼中可以接受、甚至值得庆幸的结果
最新的例证是美国与日本达成的贸易协议。根据协议,日本输美商品将被征收15%的关税。这一税率远高于特朗普上任前的水平,但在避免了原定于下周生效的25%惩罚性关税的背景下,市场将其解读为重大利好。
消息传出后,全球金融市场迅速作出积极反应。日本日经225指数周三应声大涨3.5%,丰田和本田等汽车制造商股价分别飙升14%和11%。同时,日本10年期国债收益率也显著上行。市场的热烈反应清晰地表明,在当前环境下,确定性本身就构成了溢价,即便这种确定性意味着更高的贸易成本。
这一转变不仅影响美日双边关系,更可能为未来的全球贸易谈判设定了新的基准。分析人士指出,15%的关税水平或许是欧盟等其他美国主要贸易伙伴所能期待的最佳结果,标志着全球贸易正式进入一个高关税的新常态。
15%成关税新底线
在特朗普政府的推动下,市场对关税的“心理阈值”已发生根本性改变。金融市场和制造商们似乎已经接受,两位数的关税是新的现实,而与更糟糕的可能性相比,这并非不可承受。
“美日协议中15%的税率,看起来大致构成了新的全球关税底线,” Wolfe Research的美国政策与政治主管Tobin Marcus在一份报告中写道。他认为,对于欧盟而言,这或许是其所能争取到的最好结果,而其他亚洲国家最终的关税水平可能会落在19%至20%区间,正如近期其他协议所显示的。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美国与印度尼西亚达成的协议。根据周二公布的协议文本,印尼输美商品将被征收19%的关税,虽然高于年初水平,但远低于今年早些时候威胁要征收的32%。白宫官员也承认这一动态,暗示一些国家最终获得的关税税率,要低于政府原本可以施加的水平。
市场为何“松一口气”
投资者之所以将一份高昂的关税协议视为利好,其核心逻辑在于它消除了一个更大的不确定性。正如TD Cowen的政策分析师Chris Krueger所言,政策的“奥弗顿之窗”(Overton Window)——即在特定时间被主流公众认为可接受的政策范围——已经移动。“对美国第五大贸易伙伴征收15%的关税?总比25%要好。”
对日本而言,这份协议消除了其经济面临的一个重大下行风险,即美国需求可能因超高关税而断崖式下跌。据摩根大通经济学家Ayako Fujita分析,贸易环境的稳定,将使日本央行在今年秋季考虑加息时更加从容。
这种情绪直接反映在资产价格上。日本国债收益率的飙升,表明投资者预期日本经济活动将保持正轨,从而为央行收紧货币政策创造条件。
日本或成长期赢家?
从更长远的角度看,这份协议甚至可能对日本有利。投资者相信,一个稳定的贸易前景将为日本的汽车及其他出口行业提供支撑。
Ayako Fujita在报告中指出:“该协议增加了日本的有效关税税率低于其竞争对手国家的可能性。如果真是这样,这甚至可能对日本制造业构成长期利好。”丰田和本田等汽车股的大幅上涨,正是市场对这一逻辑的直接押注。
美国的收益仍存变数
然而,在这场交易中,美国能获得什么实质性好处,目前尚不明朗。
尽管日本、印度尼西亚和菲律宾等国均表示将向美国出口商开放市场,但这些国家的消费者对美国本土生产的商品是否有足够的需求,仍是未知数。
此外,特朗普总统声称日本将在美国进行高达5500亿美元的投资,且美方将获得其中90%的利润。但这项巨额投资将以何种形式落地,目前仍缺乏具体细节。对于投资者而言,这些承诺的实际价值仍有待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