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PO雷达|大行科工年内再战港交所,六成产量靠外包,83岁实控人坐拥90%股权
大行科工计划今年在港交所再次申请IPO,该公司依赖外包生产,外包产量占比高达六成,该公司的实控人已经年过八旬,拥有公司高达90%的股权,这些关键信息表明,大行科工在寻求资本市场支持的同时,也面临着依赖外部生产和股权高度集中的挑战。
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宁可坚
据港交所7月22日披露,大行科工(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大行科工)向港交所主板递交上市申请,中信建投国际为其独家保荐人。
据了解,这是该公司今年第二次递表。此前,今年1月20日,大行科工正式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在7月21日,大行科工港股IPO招股书失效。
资料显示,大行科工是一家著名的折叠自行车公司。折叠自行车为一种小巧便携的自行车,其设有可折叠成较小尺寸的机能,便于收纳及携带。
2022年~2024年,大行科工的收入分别为2.54亿元、3亿元、4.5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33.1%;对应毛利为7793.2万元、1.01亿元、1.48亿元;净利润为3143万元、3485万元、5230万元,复合年增长率为29.1%。
值得注意的是,在上市之前,公司多次实施了分红,分红的大部分则流向了公司实控人。
大行品牌由韩德玮博士于1982年创立。据招股书,韩博士现年83岁,于1973年2月在美国南加州大学获得物理博士学位。韩博士曾专注于雷射的研发,并为《Laser Handbook》的合著者。此后,韩博士跨界自行车行业,其被誉为“现代折叠自行车之父”,灼识咨询指出,韩博士的发明将现代第一个商品化的折叠自行车品牌带进市场。
目前,韩德玮直接持有已发行股份总数约88.56%,且通过员工持股平台大行科工企业有限合伙持有约1.60%。
分红方面,于2022年12月30日,公司就该财政年度宣派股息合共2350万元,已于截至2023年12月31日止年度支付。于2024年1月18日及2024年5月17日,公司分别宣派股息为500万元及1300万元予股东。
截至2024年12月31日止年度,已付的金额为1800万元。于2024年1月18日,公司向股东宣派股息500万元,并已于截至2024年4月30日止四个月支付。于2025年4月23日,公司向股东宣派股息2000万元,其中600万元已于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支付。
大行科工提到,在经营过程中,公司非常依赖多家第三方供应商(包括OEM供应商和原材料供应商)及时提供所需的原材料、部件和制成品。
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及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向各年度/期间最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各期间总采购额的15.6%、15.9%、16.8%及17.6%。
同期,往绩记录期间各年度/期间的五大供应商的采购额分别占各期间总采购额的32.7%、42.7%、46.2%及52.1%。
大行科工表示,供应商可能会不时延迟交货,也可能无法按预定时间交付生产和销售所需的原材料、部件或制成品。如果供应商未能按时交货或供应了不合规格的产品,就可能会拖慢整个生产和销售流程。公司可能因此而无法履行客户订单,或需要推迟新产品的上市时间,从而导致销售减少。
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及截至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公司分别有44037辆、76476辆、136690辆及65964辆自行车由OEM供应商生产,分别占内部生产及向OEM供应商采购之自行车总数约29.5%、45.1%、56.8%及65.5%。
也就是说,目前,大行科工主要产品是靠外包生产。
于2022年、2023年及2024年及截至2024年及2025年4月30日止四个月,公司分别产生外包生产成本约3560万元、6860万元、1.39亿元、4020万元及5830万元,分别占同期销售成本约20.2%、34.5%、48.3%、47.5%及47.1%。
另一方面,截至发稿,记者以“大行”为关键词在黑猫投诉平台进行检索,共得到1880条结果,虽然并不代表企业投诉总量,但也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公司生产模式所存在的问题,购买者所反映的问题包括产品质量、退款退货、官方无故取消订单、虚假宣传和涉嫌欺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