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佬杨东:对诡异凶险的热门股说“不”
大佬杨东表示,面对诡异凶险的热门股,应该保持谨慎态度,不盲目跟风投资,他认为,股市波动大,风险难以预测,投资者应该注重风险控制和理性分析,不要被市场热度冲昏头脑,杨东建议,投资者应该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选择稳健的投资品种,不要过分追求短期收益,而忽略了长期风险。
今年上半年,港股和A股开始爆发各种个股机会,这成为国内公私募股票投资的“大风口”。
但热炒之下,难免泥沙俱下,这引起了一些投资大佬的“警觉”。
由杨东创立的宁泉资产旗下部分私募产品在今年二季度净值再度创下历史新高。但最新的投资者沟通材料显示,宁泉团队对于过分热炒的港股已经产生了“冷静”的思考。
本次最新的沟通中,杨东团队重点强调了几点:
1、二季度港股仍然强于A股,并伴随着罕见的批量港股、H股倒挂,预计这个趋势会延续较长时间。
2、宁泉布局了较多港股,只是在上半年大热的港股新消费股热潮中“一无所获”,显然这些票不在宁泉的能力圈范围里。
3、如果市场上升的斜率过陡的话,就会有大回调的风险,所以投资仍会留有余地,保持必要谨慎。
4、市场风格不利的时候,我们就等,港股的“风”更加诡异凶险,我们不会(轻易)去追的。
净值创下新高在最新的宁泉运作报告中,宁泉团队披露了最新的业绩表现。
截至6月末,净值再度创下历史新高,今年以来超额沪深300近5个百分点,成立以来超额55个百分点以上。
从不同阶段的净值表现看,这是一个强调风险控制、且风格相对均衡的投资思维主导的产品。
团队自己的总结是:
关税战导致市场剧烈震荡,但在(二)季度初的大幅下挫之后,市场逐步修复,直至创出年内新高。我们(宁泉)的净值也大致创出了新高,尽管今年的净值增长略显平庸,但依然是在控制低风险的基础上取得的。
与“新消费股热潮”擦身而过
同时,杨东团队也“刀刃向内”,反思了今年以来的操作。他们提及:
(宁泉麾下产品)一直拥有较多的港股配置,只是上半年大热的港股新消费股热潮中,我们一无所获,比较遗憾,显然这些票不在我们的能力圈范围中。”
随后他又追加表示:
港股的“风”更加诡异凶险,我们不会去追的。
上述表述,至少透露了以下信息:
其一,目前宁泉的股票持仓港股比例占有相当部分(限于信息披露有限,这家私募并没有在报告中详细披露A股、H股的具体配置比例)。
其二,宁泉的港股持仓没有新消费股票,如泡泡玛特(潮玩)、老铺黄金和周大福(黄金珠宝)、奈雪的茶(新式茶饮)等,均属上半年“新消费”概念中的热门标的。
其三,宁泉意识到这种组合和市场热点的差异,但基于“能力圈”和风险控制的考虑,不会去追热点。
两个长期趋势
这次沟通中,杨东也透露了他对未来市场的两个长期判断:
第一、港股强于A股的趋势还会持续相当长时间。
第二、预计(中国)股票市场仍将是震荡上升的格局。
关于前者,他还进一步着重提及:
观察到二季度港股仍然强于A股,A/H的价格倒挂之前是罕见的个别时期的特例,现在则渐渐多了。港股的繁荣也吸引了大量A股公司来港二次上市,预计港股强于A股的趋势还会持续相当长时间。”
关于后者,他依然保持一个乐观中带谨慎的观点:
预计股票市场长期仍将会是震荡上升的格局,但各种内外部的风险并没有离我们远去,经常的负面事件冲击恐怕仍是难免的。一段时间,如果市场上升的斜率过陡的话,就会有大回调的风险。所以,宁泉的投资仍会留有余地,保持必要谨慎。
投资布局?
自2021年以来,杨东的私募产品持仓类别中,除了传统的股票资产、基金资产等,有一项“其他各项资产”,这在中国基金经理持仓中较为“特别”。
实际上,“其他各项资产”就是杨东使用衍生品对冲工具的体现,通常包括股指期货、雪球、气囊等,借此对冲市场风险。
资事堂还发现:截至2025年6月末,宁泉资产的代表产品依次重仓于房地产、基础化工、电力设备、通信和公用事业板块。
——确实没有新消费品种。
此外,今年以来,港交所的股权披露信息显示:宁泉资产曾举牌一家房地产业务管理的龙头公司,另增加了一家房产巨头旗下的物业服务公司,后者亦涉及长租公寓和商业项目开发。
这不仅体现出杨东对地产板块估值修复的判断,也反映出其对房地产细分方向,尤其是物管、租赁和商业运营等轻资产赛道的战略性看好。
有基金研究人士解释称:杨东看重的这些资产在地产投资中属于“稳定收益型”,并非简单看好地产股反弹,而是更关注那些能稳定赚钱、不容易受到经济周期影响的细分领域。